Search

【我表達情緒時的心口不一,孩子聽得見】

這幾天,發生了一件很小的事,卻讓我十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我表達情緒時的心口不一,孩子聽得見】

這幾天,發生了一件很小的事,卻讓我十分在意。

事情是這樣的。上週有四天左右,因為我瘋狂趕作業+上課,一天大部分的時候都關在房間裡,常常是接近吃飯時間才會出現。蕃茄似乎能體會我的處境,只要聽到我說「我得進房間了唷」,就會跑過來擁抱我,有時候順便塞給我一張畫了愛心的小紙條,然後就跟我揮手說再見。這陣子蕃茄因為不能去學校,很依賴跟爸媽的互動,所以他可以這麼乾脆地「放開」我,其實讓我很感動。

禮拜六晚上,快要六點半了,我忙了一個段落從房間走出來。先跟在廚房張羅的傑克講了幾句,接著走到客廳,發現蕃茄垂著一頭烏溜的秀髮,穿著藍綠色條紋上衣,小白短裙搭橘紅色長褲,蹲在地板上很專心的在玩樂高。

怎麼這麼可愛❤️❤️❤️

我輕手輕腳地走過去,在蕃茄身後蹲下來。

「嗨,蕃茄。」我打了聲招呼。
「嗨,媽媽。」蕃茄很簡短地回應,馬上又沈浸在自己的設計裡。

我看著蕃茄認真的背影,一邊覺得還好這孩子很能自己玩,才能讓我這樣順利地讀書,同時傑克也還能維持家裡的運作。這麼小卻能這樣不吵不鬧,體諒爸媽需要時間做自己的事,真的很難得。這樣想一想,有點激動起來,忍不住開口說:「蕃茄,真是謝謝你啊,你最近都這樣自己玩,讓媽媽可以專心寫作業跟唸書。」

沒想到,蕃茄把頭抬起來,皺著眉頭轉身看我。

「我不喜歡聽到你說這句話。」
「咦?為什麼?」
「因為你說這句話的時候,感覺好像我做錯事了。」
「不是做錯事啊,我是說謝謝啊,你是做了很好的事啊!」

蕃茄沒有說話,好像是沒有被說服,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。沈默了一陣之後,我說:

「總之你不喜歡,是嗎?」
「對。」
「好吧,」我搔搔頭:「我真的很驚訝,但是我會去想想下次該怎麼說比較好。」

奇怪,我以為說出口以後會是一個真情流露的溫馨時刻啊,是哪裡不對呢?回想起來開口的當下我確實有點覺得哪裡不太對勁,但是我以為是我很少聽到家長說謝謝,所以我說起來有點彆扭。原來跟這件事無關嗎?

隔天,趁著蕃茄蹲廁所的時候,我跟傑克提了這件事。傑克問我確切說了什麼,我覆述給他聽。

「好像有耶,有點那種感覺。」傑克皺著眉頭思考。
「是齁,我也覺得哪邊怪怪的,可是說不上來。」我托著下巴,還是沒什麼頭緒。

當天下午的諮商個案,也是一個媽媽,他一臉愧疚地告訴我,覺得自己總是拿捏不好跟孩子之間的界線。為了讓我更明白狀況,他舉了一個例子:(以下對話經過改編)

「像是說昨天下午,我說了我晚上要出門得先專心把家事做完,可是小孩就一直過來打擾。一下要我幫他找這個,一下問我什麼字怎麼寫,都是很小的事,可是這樣我就完全不能專心啊!他來了好幾次以後我受不了了,氣起來吼了一句『我說我需要忙!你就不能給我一個安靜的三十分鐘嗎!!』。」

我點點頭沒說話。

「小孩臭著一張臉走了。我真的覺得我好糟糕,為什麼老是都把事情處理成這樣。然後我就花了三十分鐘趕快把事情處理完以後,跑去跟孩子道歉我剛剛不是故意這麼兇。我跟你說好奇怪,小孩一沒發生什麼事的樣子回我:『還好吧,你就需要自己的時間啊。』真是好佳在他不介意,但是我還是繼續跟他好好說了幾次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。總之類似的情況一直重複出現,每次都是我正在忙需要自己的空間,然後小孩⋯⋯」

這位媽媽還繼續,但是我的思緒卻飄走了。為什麼他講的這個例子讓我想到我跟蕃茄的對話呢?我在心裡摸索了一陣,突然理解了一些事。

「請容我打個岔。」我說。
「啊?什麼?」對方沒有預期到我會這時開口,被嚇了一跳。

「我們倒帶一下,我想回去剛剛孩子回應你的那個時候。」我食指比了一個往左邊的手勢,「請你再描述一次,去道歉的時候,孩子說了什麼?」
「他說你就需要自己的時間啊。」
「你覺得,他的回應像是在告訴你他被虧待了嗎?」
「⋯⋯沒有。」
「那如果孩子並沒有覺得被虧待,你是為了什麼而堅持不停道歉呢?」
「其實⋯⋯是我自己的罪惡感吧。」

就是這個!我內心出現「賓果」的答對音。

讓我把這兩件事情連在一起的,是我跟個案內心裡強烈的「#罪惡感」。個案因為要忙家事無法回應孩子的需求心有愧疚,而我因為課業把蕃茄關在門外自己跟自己玩而過意不去。我們各自因為「好媽媽應該要充份回應/滿足孩子」的自我要求,對「把自己的需求擺在孩子之前」產生了罪惡感,一個決定去跟孩子道歉,一個決定跟孩子道謝,但孩子給我們的回應都是:「我沒有覺得怎麼樣啊。」

當孩子不覺得被虧待的時候,我們是因為什麼在「道歉」呢?
當孩子不覺得有委屈的時候,我們是因為什麼在「道謝」呢?

我嘴上說著「謝謝你」,心裡的感受卻不是「感謝」,而是「愧疚」,就是這樣的 #內外不一致,讓蕃茄覺得不舒服吧。蕃茄其實是感受到了我話語背後的罪惡感,而他不知道這是我的感受,只覺得這句話給他一種「當我做錯事的時候心裡會有的感覺」,所以他才會告訴我「聽起來好像我做錯事了」。

探討這麼精細的差距好像有點催毛求疵,給人一種很難相處的感覺,但是事實上,很多「聽起來就是不舒服」的說話方式,就是因為這種「#內外不一致」的溝通方式。

「為什麼這個家只有我一個人在付出?」並不是真心有疑惑,而是在質問。
「你那是什麼表情?」並不是真的想知道表情的含義,而是威脅。
「隨便你。」並不是真的覺得無所謂,是不贊同。
「你很厲害嘛,沒幾歲就知道要報喜不報憂」並不是真的稱讚,而是挖苦。

如果沒有體察到這種「不一致」的狀況,很容易在情緒上來的時候用這些方式表達,而當孩子或配偶因此有劇烈反應的時候,也會惱怒地覺得「啊不然是還能怎麼說?」吧。

「我覺得這個家只有我一個人在付出。」
「我覺得你想反駁我的想法但是不肯說,我不喜歡這樣。」
「我不喜歡你的方法,但是我決定不干涉。」
「我覺得你年紀太小不適合自己處理,我希望你多告訴我學校的事。」

如果多觀察自己說話的方式,多加練習使用更貼近自己真實心情的語言,在溝通的時候,我相信能夠促進更多的理解,也降低更多的誤會的吧!

感謝敏感的蕃茄,透過精準的表達,讓我把這一整串很難捉摸的感受和思緒,一次都弄清楚了。

感謝敏感的自己,善於偵測到這些隱晦模糊的不對勁,儲存在心裡,讓我有機會連結起來看個透徹。

***
又是差不多晚餐前的時間,蕃茄閒來沒事在轉圈圈啊啊啊尖叫,我把他喊過來。

「嘿,蕃茄,你記不記得上個禮拜,有一天我跟你說謝謝,你說你不喜歡聽我講那句話?」
「有嗎,我忘記了。」蕃茄一邊玩手指一邊說。
「有啦,就是那天你本來自己在玩樂高,我從房間走出來找你的時候說的。」
「喔喔對,有這件事。」

蕃茄把頭抬起來看著我。

「我問你喔,你說聽到我跟你說謝謝覺得不喜歡,是不是因為,其實你那個時候只是很開心的在玩,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媽媽的事?」
「對啊。」
「那,這樣的話,我下次直接說『我現在有空了,好想跟你一起玩』,這樣是不是就可以了呢?」
「對啊。」
「好,那我知道了。」

花了很多的時間和心力,理解了一件很細微的事,但我相信,這會在未來的每次溝通,無論是跟蕃茄或傑克,發揮重要的影響力吧。

___
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下你的想法:
[蕃茄家塗鴉牆--心口不一孩子聽得見](https://padlet.com/tomatogreenlife/7anjd13herurd75m)
---
感謝大家對於Clubhouse開房時間和主題的回應,這週內會統計出最大公約數之後,公布下週第一場的時間和主題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安,傑克和蕃茄。高敏感一家吵吵鬧鬧的生活經驗分享。
View all posts